审核知识丨审核现场如何合理给出认证范围?审核员须知

网站首页    知识分享    审核知识丨审核现场如何合理给出认证范围?审核员须知

 

 

近期,安徽某家认证机构,因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认证活动,认证过程中减少、遗漏程序等行为,被处以罚款20万元,没收违法所得28800元。

对于超出认证范围,主要还是证书上体现的认证范围,企业实际经营并不存在,造成的被处罚。

今天这期内容,围绕认证范围这一话题,我们展开来给大家分享一下:

审核员,如何在审核现场精准确认企业业务活动,合理给出认证范围?

按照如下6步,确认企业认证范围,万无一失。

 

  

【第1步】确认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‌

 

1、需要明确认证范围是否处于企业的营业执照所涵盖的经营范畴之内

 

注:并非营业执照上的所有内容都必须纳入认证范围,因为营业执照所描述的经营范围往往较为宽泛。

 

2、确保所申请的认证范围与企业实际进行的业务活动相符

 

注:虽然营业执照中可能列出了多项经营范围,但并不意味着企业正在或已经开展了这些所有活动。有时,营业执照上记载的内容在实际经营中可能并未得到体现。

 

【第2步】确认企业的许可资质

 

企业在申请认证时,需确认其是否隶属于特殊行业范畴,例如是否涉及食品生产经营许可、施工资质要求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或CCC强制认证等。只有当企业已持有这些特定行业所要求的相应资质后,相关业务范围才可被纳入认证考虑之中。

 

【第3步】确认企业的经营记录

 

认证范围中所包含的内容,应当有企业过去的经营记录作为支撑,这些记录可以包括采购合同、销售合同、采购及销售订单等相关文件。

 

【第4步】确认企业的核心业务

 

企业在实际运营中的活动,特别是那些构成其核心业务的部分,通常是企业主要收入来源,并且是企业最为熟悉和擅长的领域。将这些核心业务纳入认证范围,能够确保所建立的认证体系既有效又实用,因为这些领域直接关联到企业的专长和主要盈利点。

 

【第5步】确认企业的自身需求

 

企业应当基于自身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认证范围,尤其是当企业产品种类繁多时,更需依据日常的生产经营需求,比如客户的特定要求、招投标项目中的订单要求等,来精准界定自己的认证范围。

 

【第6步】确认认证范围的注意事项

 

在确定认证范围时,需谨慎避免范围过大。一些企业可能误以为认证范围越广泛越有利,然而,实际上过大的范围可能带来认证难度的提升及成本的增加,甚至可能导致审核失败。因此,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,来合理确定一个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的认证范围。

 

 

综上,确定管理体系认证范围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。通过明确认证范围,可以确保认证机构对组织的核心业务和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和认证,从而保证认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。

 

 
 
 
写在最后
 
 

审核员的专业性,不仅仅是认证机构的要求,更是作为审核员,规避自身审核风险的关键。

所以,大家中日常忙碌的审核工作中,不妨停下来,审视一下自己,是否还有很多的专业空白和漏洞?
不要光顾着忙碌于各企业之中,忙碌于各种奔波中,忙碌于各种审核中。
却忘记了最本质的东西,我们最需要提升的是什么?
希望在奔波中的小伙伴们,越来越好! 
 
 
 
END

 

往期推荐
 
● 审核知识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20个不符合项判标案例,供参考!

● 体系知识丨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从0到1推行:22个步骤,新人必看!

● 干货丨体系工程师进阶——如何进行质量文件评审?

 基础知识丨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该由哪个部门负责?

 基础知识丨体系新手如何自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?

 审核知识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如何做好现场审核记录?建议收藏

 基础知识丨质量部工作任务清单全汇总,建议收藏打印

 

0

快速报价

服务优势